刁民酸菜魚 VS 踏輕酸菜魚:小玉的味蕾大評比!

嗨嗨,大家好!小玉我又來了~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瘋「酸菜魚」,說真的,我也超愛啦!所以我決定探訪市面上最火紅的「刁民酸菜魚」與「踏輕酸菜魚」,給大家一個最真實的試吃比較。

首先,踏輕的酸菜有一種獨特的清新,像是初春的微風,吃進嘴裡整個人都覺得舒暢。而魚肉的嫩滑更是令我驚艷,真的每一口都想再來一次!

而對於刁民呢,他家的酸菜魚味道偏濃郁,有種鄉村自家泡製的感覺,超有古早味!魚肉部分也很扎實,每一口都能嚐到滿滿的肉感。

不過說到口味選擇,刁民的選擇比較多一些,每一次去都可以試試不同的口味,真的是適合喜歡嘗鮮的我~

什麼是酸菜魚?

酸菜魚評比 》酸菜魚:酸甜和諧,引領味蕾新境界

酸菜魚這道料理不只有滑嫩的魚肉,那獨有的酸辣湯頭更是一絕!

這道魚真的是來自於重慶!起源於渝派川菜,滋味獨特,有點微辣但卻又不會覺得膩。每一口都讓人忍不住再來一口!

一般人要還原這道菜,流程是真的複雜,想要做出這樣的美味,光是食材的選擇就非常複雜!

鮮魚:選擇草魚的中段最佳,因為那裡的肉質多而且刺少,而且過油之後再烹煮會更嫩滑。
酸菜:四川的大罈醃酸菜最具特色,但其實用臺灣的客家酸菜也能煮出濃厚的風味!
湯頭:要選用風味醇厚的高湯,這樣湯頭和食材的味道才會和諧。

這些步驟小玉我看的頭都暈了,所以直接買成品回來簡單料理一下就好啦

接下來就由我來比較目前市面上各自雄踞山頭的「刁民酸菜魚」與「踏輕酸菜魚」,來比較兩家各自的特色,各位看官可以根據你的喜好選擇就對了!

但如果小玉要挑一家的話...嘻嘻,那就要看我的完整評比囉!趕緊繼續看下去吧~

踏輕酸菜魚試吃報告

酸菜魚評比 》酸菜魚:酸甜和諧,引領味蕾新境界

 

踏輕酸菜魚方便的地方就是可以直接買回家,自己烹飪,尤其小玉家裡有一個老媽在,交給他就對了,原本小玉對於酸辣的東西就比較愛好,也是抱著嘗試的心情來試試!

 

踏輕酸菜魚的湯底特色

首先,那自家製的酸菜湯底真的讓人驚艷!一開始喝,有點點的酸味,然後辣味就跟著上來,還有那麻麻的感覺喔!嘻嘻,不過論油和鹹的部分就不太明顯啦,所以完全不會覺得膩口。我以前吃過的酸湯、酸菜魚比起來,這家真的是更耐吃!💕

尤其它們的酸菜完全不用添加物醃製喔,只有用鹽,超級天然的啦!而且喝起來的酸味超級溫和,還能品嚐到那原始的芥菜鮮甜,超級無敵好喝!💕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太重的酸、辣、鹹、油的口感,但踏輕酸菜魚的調味真的剛剛好,對我來說超級好吃!

踏輕酸菜魚的魚肉鮮度

再來說說魚肉~是有帶皮的那種喔!魚肉超滑、皮有點Q,每一口都能品嚐到魚的鮮甜。而且魚肉真的好多好多,份量超足,兩人分享剛剛好,價格還很可愛喔!

再來是他們用邱家兄弟生態養殖的鱸魚熬煮的湯,口感真的有深度、有層次,讓我真的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那魚肉部分,他們用的是脆口的烏鱧魚片,而且喔,他們不用裹粉、也不用粉漿去增加重量,超級實在的!

那白肉的部分真的像我喜歡的酸菜白肉鍋,嫩嫩的,再配上那又酸又辣的湯汁,完美啊!尤其可以聞到一絲的桂花香,我都快醉了~~~

踏輕酸菜魚的門市位置

★遠東百貨-信義A13店★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


📍營業時間:平日11:00-21:30/假日:11:00-22:00

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HAIBAO

刁民酸菜魚試吃報告

前幾天我跟姐妹淘去了超夯的「刁民酸菜魚崇德店」,妳知道嗎,人超多的啦!我們選擇了下午三點多去,但竟然還是等了一個多小時,差點讓我和姐妹們累壞了,接近五點才進去喔!

酸菜魚評比 》酸菜魚:酸甜和諧,引領味蕾新境界

店家是兩層樓的獨楝建築,裝潢風格超級有特色!牆上寫的「不當愚民當刁民」和「刁民我驕傲」真的好有個性,感覺很潮很年輕!

當我們坐下來,座位真的很寬敞舒適,我們就坐在二樓。

我們這次點的是秘罈酸菜魚(中盛),真的,當魚端上桌,那個盤子超級美,白底藍字,我馬上拍了好多照!

酸菜魚評比 》酸菜魚:酸甜和諧,引領味蕾新境界

不過我個人不太喜歡油條,所以幾乎都挑掉了!

刁民酸菜魚的湯底特色

那個香濃的龍骨高湯底,搭配上滑溜溜的豬五花,還有我最愛的寬冬粉和木耳、金針菇呢!而且魚片川燙得恰到好處,軟嫩得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片。最後,那一淋的刁民特有的花椒油,瞬間讓整個鍋物的味道飛起來!真的是太迷人了啦!✨🍲

刁民酸菜魚的魚肉鮮度

魚片吃起來真的Q彈又滑嫩,還有魚皮的膠質,酸度也剛剛好。不過我們還加了一些其他配料,像豬肉片、金針菇等,這樣才有吃鍋的感覺。

踏輕酸菜魚與刁民酸菜魚的終極結論評比

 
 

踏輕酸菜魚

刁民酸菜魚

湯底口感

邱家兄弟生態養殖(鱸魚骨)

的鱸魚全魚骨長時間熬煮

湯色濃白微稠

天然骨膠入湯,濃郁滑順

龍骨湯頭(豬骨)

酸菜來源

新鮮芥菜產地直送

保證純鹽醃酸菜

色澤偏暗綠色,不加黃色素

以老罈鹽醃酸菜為主

魚肉部位

正統脆口烏鱧魚片450g

約3~4人份,烏鱧魚片

不裹粉,不用粉漿

去騙重量,堅持不偷斤減兩

烏鱧魚片

配方工法

由乙級廚師30年經驗搭配 天然乾燥桂花、雞心椒、 藤椒、青紅花椒 、調配最佳口感佐料 

四川風味為基底進行改良

加入龍骨高湯及豬五花、寬粉、木耳金針菇、魚片及花椒油

踏輕與刁民的酸菜魚,每家都有其獨特之處和風味。踏輕的湯底口感細緻且醇厚,配合其特有的酸菜來源,使得每一口都有著深厚的味蕾體驗。

而刁民的魚肉部位和配方工法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湯底、魚肉和酸菜完美結合。

不過,在多方面的比較後,個人覺得踏輕酸菜魚略勝一籌,不僅在口感上更為協調,連整體的食材搭配也更具巧思。當然,選擇哪一家還是取決於個人的口味喜好,但踏輕酸菜魚確實值得一試。

 

汐止踏青酸菜魚推薦身處於這繁忙的時代,我們常常渴望找到那份源自記憶深處的味覺慰藉。踏輕酸菜魚,正是這種慰藉的完美詮釋。它將酸菜的開胃與新鮮魚肉的嫩滑結合,為我們呈現一道既具有傳統風味又帶有現代創意的料理。

當你品嚐踏輕酸菜魚的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那濃厚的魚湯和酸菜帶來的獨特酸香,仿佛置身於一場味蕾的盛宴。這不僅僅是一道菜,而是一段故事,一份記憶,一次與家人朋友的共聚時光。蘆洲踏輕酸菜魚推薦

踏輕以其獨特的烹飪手法和精選食材,確保了每一位消費者都能享受到這道料理的最佳品質。而它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的便捷與效率,更讓這美味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無需花費過多時間便能品呚家的味道。高雄踏青酸菜魚推薦

結語,踏輕酸菜魚不只是味蕾上的盛宴,更是心靈的慰藉。在這充滿變動的都市節奏中,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停下來的理由,讓我們與摯愛的人共同分享這份獨特的美味,並回味那些美好的回憶。讓踏輕酸菜魚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帶給你無盡的幸福與滿足。八德踏輕酸菜魚推薦

回家的路 文/笨笨的食堂 周末,母親說:回趟老家吧。從啟動車子,到抵達老家王村口,看看時間,整個車程,不過短短一個小時。 而曾經,回一趟家,是需要整整半天的。 小時候對坐車的記憶,是路途漫長、道路顛簸,且黃沙飛揚。早的時候,王村口到縣城只有一趟車,從安口方向走,一天一趟,清晨五六點鐘天還是蒙蒙亮就出發,中途停車休息一會,到得縣城也就已經是中午了,萬一遇上車壞了,也許就得在路上耗上一天,因此要出門就得起早。我一向視早起為畏途,何況是早起坐車。因此,小時候對出門的感覺,實在是說不上好。 初次去縣城,只有四五歲,記憶卻十分深刻。那是第一次跟著父母去城里走親戚,帶著一個孩童對外面世界的向往,滿懷期待上了車。大概也就坐了半個多小時吧,那連續的轉彎、刺鼻的汽油味讓我開始暈車,一路不住地哭鬧。母親將我抱在懷里,給了我一個小洋娃娃,試圖分散我的注意力。雖說當年玩具是奢侈品,然而在那種巨大的眩暈面前毫無作用,我哭著鬧著要“下車回家”,父母親束手無策。那時因為路況車況都差,王村口到縣城不啻于現在到杭州,甚至還要遠,因此中途就要歇腳。那天母親一直哄著我說,馬上就到了,馬上就到了。后來車在一個叫黃石玄口的地方停了下來,我看到父母親都松了一口氣,帶著我下了車。黃石玄口車站應該是當時那條線路上的一個大站,后來好幾次坐車也都是在那里中途休息,站里還有個小店,在那里歇過以后我就沉沉睡去,之后的旅途就不得而知了,反正總算是艱難地抵達了縣城。一路上,為了讓我感覺舒服點,母親一直開著車窗,車外漫天飛揚的塵土弄得臉上身上一層厚厚的灰塵。事實上,那些年只要坐車,不管車窗是否開著,下車時都是風塵仆仆的樣子。這是我對道路、坐車最初的印象,后來就對出門這件事心懷畏懼,很多年都怕坐車。 上初中以后,王村口經焦灘、石練方向到縣城的道路通車。記得當時街坊鄰里們奔走相告,大家的神情都滿是欣喜,說,這邊的道路既近又直,以后到縣城就快得多了,而且一天有兩趟車,想去縣城可以上午去,也可以下午去,很方便,云云。確實,比起安口方向要足足半天的車程來說,這邊近三個小時的車程算是快的了,而且道路相對平直,只是仍然盤山、仍然是沙子路,車子開動起來仍然塵土飛揚。有一年暑假,上高中的我帶著外甥女回家,一個大孩子帶著一個小孩子,說也奇怪,原本嚴重暈車的我因為有責任在身,車也不暈了,一路陪著外甥女玩游戲。記得那天天氣很好,初夏的陽光有點逼人,十點來鐘,客車快到一個叫“豬腰嶺”的村子時,卻突然出了故障,拋錨不動了。開車師傅滿頭大汗,搗鼓了許久車仍然沒有啟動的跡象。時間很快到了十一點多,那時車上沒有空調,全車的乘客都既熱又餓且渴,就在大家煩躁焦急的當口,一個瘦小的身影跑過來,近了才看到是一位老太太,還顛著一雙小腳——她是來招呼大家吃飯的。村子距離車拋錨的地方有一兩里路,也不知她是如何知道消息的。那天中午,老太太家里燒了兩大鍋的面條,招待了全車的乘客。有人覺得不好意思不肯去,被她硬拉著去了她家,有人覺得應該給老人家付點錢的,被她堅決地拒絕了。吃完面條,她端上來一大壺的涼茶,讓大家就在她家歇著,等車修好。二十多年過去了,那位老太太顛著一雙小腳樂呵呵忙前忙后的身影始終留在我的腦海里,成為那條道路上最恒久的溫暖記憶。 后來,道路硬化,告別了一坐車就全身灰撲撲的日子。再后來,石王公路一期、二期工程相繼啟動,隨著隧道一個接一個的打通,2009年,在西部鄉鎮群眾的熱切盼望中,石王公路全線通了車。老百姓口中的“新路”筆直寬闊,車程極大地縮短,從縣城到王村口,不過短短一個小時,不再經過昔日豬腰嶺、牛尾崗那些大山之中的村子,更不用說安口方向的盤繞崎嶇、滿面塵沙的遙遠記憶了,少時坐車的那些體驗,在今天和女兒說起來,她已是無論如何不能理解的了。這些年,隨著家庭用車的添置,已幾乎不再去擠客車,然而那些關于坐車的回憶,以及母親的懷抱、那碗熱氣騰騰的面條依然是心頭不能磨滅的溫馨。這是當年交通不便的時代記憶,回頭細想,竟也有著別樣的溫暖。 一段道路的巨大變遷,就是一個時代發展的縮影。幾十年間,從足足半天的車程到一個小時,不異滄桑巨變,紅色古鎮的人們,也因了道路的暢通和方便,旅游業發展得欣欣向榮。而我恰年值不惑,或多或少地見證了這條道路幾十年來變遷的歷史,與有榮焉。 記得把笑容帶回家 文/王子華 那天妻子有事路過我工作的單位,于是便進來跟我打聲招呼。正巧那會兒我在接待一個客戶,于是給她倒了杯水,便又接著忙自己的去了,等忙完了再去找妻子,卻發現她正似笑非笑地看著我。 “怎么啦?”我不解地問,以為自己哪兒不對勁,沒想到妻子卻眨了眨眼睛說:“原來你在單位笑得這么開心的啊。”我頓時不明白,最近也沒發生什么不開心的事啊。妻子見我一臉地茫然,這才告訴我,她發現我在家的時候總是悶悶不樂地,所以今天其實是特意到我單位來了解情況的。 “現在看到你沒事,我也放心了,回去跟媽和兒子也有個交待了。”妻子故意做出一副長長地松了一口氣的樣子,讓我感動,同時也深深地慚愧。因為工作調崗了,我每天要面對一些客戶的詢問甚至刁難,笑容因此成了必備品,因此回家的時候,就不愿意再笑,卻沒想讓關心我的家人產生了誤解。聽了我的解釋,妻子反倒來安慰我,讓我不要有太重的心理負擔。“家是港灣,你該怎樣還是怎樣。”妻子笑著說。 妻子走后,我卻陷入了思考,我們每個人都很容易在工作中表現出自己最完美的形象及狀態,衣著光鮮,言辭得體,笑容溫暖,回到家后卻又將最差的一面展現在家人面前。下班到家后,我在大門口停住,先將嘴角上揚后才打開家門,笑逐顏開地說:“我回來啦!”聽到我的聲音,母親、妻子和兒子紛紛跑出來,拿鞋的拿鞋,倒水的倒水,兒子更是膩在我身上問:“爸爸,你今天這么開心,是不是發獎金啦?” “別黏著你爸爸,他累了!”妻子把兒子從我身上拉下來,母親更是心疼地為我端來一碗熱熱的鮮雞湯。在全家人的歡聲笑語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一天的疲憊消失怠盡,我才真正的明白家的意義所在,彼此呵護,才能夠互相溫暖。 回家的路 文/沈小小的 臨走的時候,Q對我說,給你找個干凈的袋子,順便把貓屎帶下去扔吧。我接過這個任重道遠的任務,裹緊已經很厚的大衣,走進夜色中。 城里小巷的風,比我預想要大,停下腳步把衣服領子豎得筆直,可是還是很冷。我想起小時候W總是把我抱在懷里,用柔軟的肚子幫我暖手腳,無奈一晃那么多年,自己竟然還沒學會讓自己暖和。恍惚間走出去好遠,與無數個垃圾桶擦肩而過,竟然全然忘記手腕間還晃著一袋帶點重量的貓屎。好在,最終還是想起來,把它給扔了。 路過Coco,肚子還很飽,可是想了想,決定買杯奶茶。想起每次Q和H總是一臉鄙視說喝完肥死你,可是天氣冷的時候,我最愛的項目,應該就是在街邊吃燙呼呼的烤紅薯,或者是抱一杯熱奶茶暖手……身邊總是會有很多養眼的妹子經過,我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在云藝等H,她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天啊,人群中你太好認了!”眼前的玻璃印著一副呆滯的臉,頭發長了,可是還是沒燙沒染沒拉,奇怪,時間把成長堆到了哪里,為什么那么多年,仔細一看還像曾經一樣土。 拿上奶茶,擠進公交,意外碰到了P。他手里提著超市戰利品,小心翼翼牽著媳婦的手,遠遠的站在我的前面。袋子里一把大蔥就這樣隨意地露著半截身子在外面。我給他打了招呼,他也挺意外,隨便寒暄幾句,卻更多在照顧身后一臉甜蜜的女人。真是幸福的新婚小兩口,才買了新車,卻還是擠著公交逛超市。挺招人羨慕的,兩個人的小日子嘛。 到了換車的地點,與P告別,匆匆下車,換乘另一路公交。車上接到S電話,告訴我已經聯系好了明天有車可以直接搭到單位,這才發現自己全然忘記了要加班的事情。挺幸運的,雖然每個周末要早早頂著寒風去單位,但不管是兩個輪子的電單車,還是四個輪子的順風車,總還是不用花好幾個小時和老頭老太在站臺上斗智斗勇,一路換公交去上班。突然想起了曾經自己一個人騎滑板車去上班還迷路的囧事、5年的加班生涯,每個項目里日夜陪伴打氣的戰友們,一起苦逼的那些年,曾經單調叫苦不迭的日子,全部都是充實的。 到了,車門打開,看見兩個銀發的老人牽手在站臺上張望,不知道他們在接晚歸的孫孩,還是要乘車一同歸家,我想等我老了也不要忘記這份親昵,我也牢牢牽著我家白了頭的老頭子去遛彎,即使他還是一路都在和我爭吵。廣場大媽也都陸敘散場了,個個容光煥發精神飽滿反倒襯得我心事重重。想起今天G見我的第一眼就問我,你怎么了,你不開心。一整天時間,其實我沒有告訴他,僅只是很多人來了,很多人又走了,可是心里這點情緒,卻連我自己都沒法說清。 回家的樓道,漆黑中看見一張熟悉的臉,其實挺討厭樓下的狗,在我們無比期待胖子能夠回來的時候,它偏偏和胖子有一張那么相似的臉。壞狗狗,我又想胖子了。 其實,這一路上, 想起很多人,就為了不想你。 回家,哪怕是暴風雪 文/萬樹搖風 山東半島的氣象其實是有些怪的。 青島極少有雪,而煙臺、威海就是個大“雪窩子”。細心的人看看電視、讀讀報,都會發現這一異殊氣象。多少年了,都是這樣的。 于是,讓我想起了1962年——50多年啦。時光如梭!——我去讀書的那間“勞動大學”就在威海,在離我的老家不到八里路的昌陽農場。1962,那還是三年的“自然災害”沒有完全過去的年代,“勞動大學”又是個半工半讀的“試驗體制”,學生們的勞動強度很大,學校法定的糧食吃不飽,但也餓不死。 我所以去讀這間學校,是因為它不要錢;不但不要錢,還管飯、管住,每個月給兩塊錢的零花錢。1962年,對于一個17歲的少年,這就算是個不錯的生存空間了。 冬天了,沒有“工”,只有“讀”。豈不知“讀”讓身體的各個零部件都特別敏感。零度以下的宿舍墻上結了霜花沒什么可怕,有一床棉被加上蓋在被外的棉衣,哆嗦一會兒也就入睡了;晚上停電也沒什么可怕,有用墨水瓶做的油燈,一燈如豆仍能讀書寫字、學友閑話;惟有這肚子,總在饑腸轆轆的狀態里提醒你要吃點兒什么才好。學校的伙食是定量,吃完你那一份就沒了。有點兒機動票(飯票)月初就讓我“機動”了…… 吃點兒什么呢?什么也沒有得吃。大家只有捱著。不過,我卻有辦法:回家。回八里外的老家。老家有我的大媽,有我的鄉里鄉親,有揭開鍋就是熱氣騰騰的烀餅子,煮地瓜,就著自家腌的蘿卜咸菜。老家的飯,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管飽。 所以,周六回家,對于總是在提醒我的這肚子,就是另一門“功課”。 那個周六已經落了一天的雪。校園里的積雪足足有一尺深。我有些犯愁,這么大的雪還回不回老家?想想若是不回家,又得捱著半饑半餓地一個星期讀書。這可真受不了哇!我二話沒說,找了圍巾圍住脖頸,就沖進了暴雪里。 暴雪。這是真正的暴雪。鵝毛大的雪片被大風呼嘯著,鋪天蓋地一片混沌,根本看不清幾步外的路。何況,大雪把山河道路染成一色的白,走不好,連方向都難辨。 然而,我還是要回家。我要找飯吃啊。 學校在高崗上,崗下的雪,就沒了膝蓋。我不管。深一腳淺一腳地朝回家的路上奔。大概的方向我知道,何況,雪掩的路還有些形狀。卻不想,走著走著,看著一大片平地,只一下子蹬空,我就全身一歪,埋進了深雪中…… 這是一個大野里的深坑,雪把我埋住了,好深好深。但那雪卻透著一種清新,甚至有著清芬……我撲騰了幾下,終于找到了堅實的坑底,雖然有些慌恐,卻摸著了溝沿,幾次幾次,很艱難地爬上了路沿,坐在雪中,淚已經流下來了……好大的暴雪。好餓的肚子。看著天地茫茫,老家還很遠,我是退回學校?還是繼續回家?這真成了個問題。但饑餓再次戰勝了猶豫,我決定回家找飯吃!那個時代,飯比什么都重要。 雪很深,每一步都很艱難,一步,一步,踏著一尺多深的大雪,迎著狂風,天漆黑時我推開大媽的家門,大媽看我成了一個雪人,她驚慌地邊給我掃雪邊喊著我的小名說:你看看。你看看。把孩子折騰成什么樣兒啦!…… 揭開熱氣騰騰噴著飯香的大鍋,我的淚再一次涌出:心和胃,一起抽搐著疼痛…… 難忘的、難忘的1962年的大雪。 回家 文/朱自力 小時候,我家在一個叫瓦房的村莊。出生在豫皖交界處,成長在瓦房的大舅家。似乎,從來到這個世界,家就給了我無限煩惱。從滿月到6周歲,瓦房像胎記一樣印刻在我的記憶里。那個院落,那幾間房子,那幾個人,那些泥巴路,那些莊稼地,成為我對家最原始的認識。生命,在這種認識里前行;幸福,在家的炊煙中蔓延。 念小學時,我回到一個叫朱營的村莊。父親告訴我,這就是你的家。在我混沌的意識里,對家的排斥演繹成對校園的恐懼。我不愿意去學校,我討厭這個像家一樣陌生的地方。父親,試圖用巴掌來征服我,他的急迫和粗魯使得我更加痛恨和詛咒這個家。于是,逃學和離家出走成為那些年里我和他對抗的方式。最終,他對我無可奈何。 行走在從學校到家的路上,我開始對家有了認識。我想,它就是一個圓點、祖輩的勞作、人與人情感的傳遞和寄托,都在這個圓點和被圓點拴住的思念里。一座座院落在村莊里排列,一戶戶人家,在院落里朝夕相處。村莊和村莊之間,院落和院落之間,家與家之間,聯系著鄉村的喜怒哀樂。 那些年,我的行走和視線基本上都在這個家里。家,就像一個個標點符號,它為我和家人的言語交談和生息勞作提供了場所。家,在時光和歲月的流逝里讓我和伙伴們從田野、河流、書本和親情里尋找著它的方向。我們努力尋找著,也在迷茫著。對于回家,盡管每次都是驚恐萬分和極不情愿,但我還是在家的懷抱里感受到了溫暖和幸福。 后來,我到了念初中的鎮子,去了讀高中的縣城,定居在上大學的城市。這些,使得家離我越來越遠,變得越來越小。我學會在陌生的地方,去熟悉身邊的一切,包括家。我母親,卻開始在我城市的家里,不情愿地被習慣和規則陌生著。 母親常常會對我訴說家的點滴。她記得莊稼的播種和收獲時節,會在逢年過節里思念老家的親戚。說起莊稼和村莊,會有一種力量在言語和精神里騰起。母親說,這里的生活太孤單了,我想去田里走走,想吃罷飯去和鄰居說話聊天。 我無語,我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我想,我的母親只有一個家,就是那個有著莊稼、庭院和墳地的村莊。我想,我有著兩個家,他們的名字分別是鄉村和城市。我想,我孩子的家呢?他從出生到成長和生活都在這一座城市里,他也只有一個家。 家,到底在哪里?我不知道,我想知道。回家,路在何方?我想家,想回家。 回家的路有多遠 文/夢雪 離開家興已經很多年了,記憶也開始變得有些模糊,就連嗅覺也不在那樣的敏銳…… 雖然心中還依稀的記得家鄉的一草一木,還記得寒冬里的漫天飛雪,蕭瑟的北風,滴水成冰的嚴寒…但卻好像是忘記了皚皚白雪那清爽的味道…那涼絲絲的愜意…… 因為曾經有太多傷痛的記憶留在了故鄉,所以便不肯常常的回首,因為怕勾起以往的傷痛……揭開那些埋在心底里的傷疤。 雖然不想回首,雖然不想再讓思緒回到過去,但是記憶的閘門卻時常的悄然開啟;常常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悄然的回顧…回到故鄉的夢中… 回到苦澀的童年,回到夢魘般的年少深刻,回到苦澀的往昔歲月,常常會在夢中看到奶奶,看到她在追問自己去了哪里,怎么很久都沒有看到自己了…… 夢到喜歡自己的姥姥,夢到媽媽,夢到她們依然健康的生活著。 可是醒來之后,一切都化作了烏有,能留下的只是枕邊的一片淚痕。于是,便不想再去回憶,只身在外漂泊的日子里,自己便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孤獨,學會了把痛苦埋在心里,學會了把苦澀的淚水咽到肚子里。 學會了讓淚水在心底融化,學會了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繼續走。學會了有任何的傷痛都不會對人講述,學會了獨自的承擔心中的痛苦。 生活的磨礪,讓以往那個柔弱的自己,不在嬌柔。而在自己柔弱的外表之內,卻早已是千瘡百孔的歷練與堅強。 自己把童年的往事深深的埋在了心底,塵封起了哪些不堪回首的記憶……雖然自己已經學會了堅強,雖然自己已經學會了勇敢,雖然自己已經不在懼怕生活中的任何坎坎坷坷…… 但是,堅強的內心里還有一點點柔弱的地方,那就是鄉情。時常會在自己的腦海里浮現……想家……回家…… 其實看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可是在自己的心中,為什么又常常會有那么多的顧慮那!!!!是自尊?是虛榮心? 因為自己總想過的好一點,好一點再回家。一等就是二十年!回家的路還有多遠???也許在明年……或許在…… >>>更多美文:好文章

吃飯發朋友圈文案 1、在吃貨的這條不歸路上,人類,從來都不孤單! 2、我的語錄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3、終究還是擺脫不了吃。我愛吃,愛吃,就愛吃,我是吃貨我驕傲! 4、情若能自控,我一定會按捺住我那顆吃貨的心。 5、永遠在不到飯點的時候說:我餓了! 6、就算宇宙大爆炸,依舊不能阻止本人吃到撐,吃到胃痛! 7、我能吃不代表我是吃貨,只能說說明我好養。 8、我記得大學時是宿舍女生只要一不高興,大家都會異口同聲:你想吃啥? 9、再也別做一個吃貨,臣妾真真做不到啊! 10、除了吃美食、還有比這跟美好的事么、我是吃貨、我怕傷心。 11、如果我看起來沒有精神,可能是累了,可能是病了,最大可能是餓了… 12、不用問我想吃什么,有什么吃什么 13、吃貨怎么了,吃貨只會想著吃,不會想著勾心斗角,吃貨不好嗎? 14、若是你女伴侶是吃貨,那就娶了吧。常言道:吃貨好養活。 15、據說吃貨都不會掛科…因為吃貨太重,掛不住… 16、空有一顆學習的心,偏偏生了一條掛科的命;空有一顆減肥的心,偏偏生了一條吃貨的命。橫批:身不由己 17、曾經有一盤灰常美味的菜菜我沒有去珍惜,知道失去了才后悔母雞,如果上天給我一次機會,我將會說:吃貨萬歲 18、世界上最慘的事莫過于一個吃貨有胃病。 19、每天叫醒你的不是夢想,也不是尿急,而是不安分的靈魂,因為餓了 20、每天我只吃四餐飯……早飯、午飯、晚飯和零 21、最容易餓的人一般都是胖紙,因為有個成語叫作:最餓身重… 22、冰欺凌你有嗎?薯片你有嗎?爆米花你有嗎?棒棒糖你有嗎?我是吃貨黨你是嗎? 23、吃,我所欲也;瘦,亦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我勒個去也。 24、吃貨往往是在餐桌上煉成的 25、吃貨女友你值得擁有! 26、我只是不想讓嘴巴寂寞,我是吃貨,我為自己代言? 27、真正的吃貨敢于直面粗壯的大腿,敢于挑戰隆起的小腹。 28、向吃貨表白時的最佳歌曲:我愿意喂你,我愿意喂你,我愿意喂你~被放逐天際 29、我會告訴你,我每次起床都是想著起來才能吃好吃的,才支撐著爬起來的事嗎? 30、幸福就是一個吃貨有著很棒的胃還有吃不胖的身材。 朋友圈文案吃飯 1、吃飯是為了生活,但生活并不僅僅為了吃飯。 2、人如果靠吃飯活著,那飯不叫飯,叫飼料。 3、別人吃飯是吃飯。你吃飯是求生。 4、別人吃飯是求戀愛,我吃飯是求生存。 5、靠天吃飯魚上灘,靠手吃飯鳥投林。 6、寧可靠自己的力氣吃飯,別白白拿別人什么。 7、一切不以吃飯為目的的聚會都是耍流氓。 8、要知道,想送你回家的人,東南西北都順路;愿意陪你吃飯的人,酸甜苦辣都愛吃;想見你的人,千山萬水都能趕過來。 9、失敗的人總說他盡力了,可他哪里知道成功的人都是拼命了的。 10、努力的意義在于:不要當父母需要你時,出了淚水一無所有;不要當孩子需要你時,除了慚愧一無所有;不要當自己回首過去的時候,出了蹉跎一無所有。 11、事實上,真正能激勵自己的,從來都不是什么勵志語錄,而是那些有勇氣獨自承擔自己命運的人,是那些比自己優秀成功還比自己努力的人。對于很努力的人,上帝雖然從來不說我愛你,但你看,遠處漫山遍野都開滿了鮮花。 12、當你學會堅持,不遺余力地努力后,你就會發現原來所有受過的苦、流過的淚、熬過的夜都會花做讓你夢寐以求的好運氣。 13、我始終相信會有一個很好的人,他一定是我喜歡的樣子也無需辛苦迎合他的愛好。我相信他一定會出現,既然我這么相信,那我就再等等你! 14、生活中,你可能會跟成百上千個人相遇亦或是獨處,表面上迎來送往一團和氣,卻從未有過契合感。無論多熟悉都覺得這些人只是生命中的過客,在心底從未接納過他們,也就是說你。你的身邊一直很熱鬧,但你始終很孤獨。 15、你要記得一個真理:千萬不要對還沒發生的事情過度期待。 吃飯朋友圈文案 1、一碗飯,兩杯酒,吃飽喝足去走走。 2、你可以是個吃貨,但不要是腦子里只有吃的吃貨。吃飯有饅頭,夜里有枕頭,工作有干頭,黑夜總有盡頭。 3、晚飯只吃了一點點,剛剛突然餓到不行,給自己煮了碗面條,加了個蛋,吃飽喝足睡覺,晚安。 4、我只是不想讓嘴巴寂寞,我是吃貨,我為自己代言? 5、送給所有吃貨的:我不是餓,只是舌頭太寂寞。 6、我是個有原則的吃貨,奇怪的人給我的還得經過消毒才吃嘞。 7、我們都是吃貨。閨蜜,等俺有錢了。我要帶你吃遍所有的美食。 8、如果我看起來沒有精神,可能是累了,可能是病了,但最大可能是餓了。 9、很慶幸,能生存在這個吃飽喝足了還能想點別的的時代。 10、終究還是擺脫不了吃。我愛吃,愛吃,就愛吃,我是吃貨我驕傲! 吃飯的朋友圈說說心情 1、不學習可以吃飯,不吃飯能學習么! 2、吃貨還是個吃貨,不管你是個高冷的吃貨,蠢萌的吃貨,傲嬌的吃貨,你終究還是個吃貨。 3、誰說泡面拍檔是火腿腸,我看就是電視機。 4、人活著的意義就是吃啊,不吃太對不起自己了! 5、兩個人能否長久在一起,三觀很重要,但對于吃貨來說,三餐更重要。 6、曬美食,是對平凡生活的熱愛。 7、當一個人吃飽喝足,滿足的時候。不是傷春悲秋,就是埋頭苦睡。還有其他的嗎?把你的答案留下。 8、時常有事沒事就品味人生,所以男票根我分手了。 9、據說吃貨都不會掛科因為吃貨太重,高數掛不住。 10、吃要吃得不擇手段。 11、有的飯桶相當于吃貨,但吃貨卻不一定是飯桶。兩者的根本區別在于,飯桶很能吃,吃貨很會吃。 12、吃飽喝足了,繼續睡覺。從六點睡到十點半,做了奇奇怪怪的逃生夢,下半場請賜我一個甜甜的劇情。 13、美食跟身材哪個更重要?吃貨:身材是神馬?能吃嗎? 14、今天辛苦奔波了一天,突然就不想在北京生活了,就想回家。可生活還的繼續,吃飽喝足睡覺。 15、他們不懂吃貨的快樂。 16、青春不散場,快樂不打烊,一個簡單吃飯的地方,都那么有正能量。吃飽喝足睡覺覺,明早繼續征程。 17、如果啥都不想嘻嘻哈哈混日子都能吃飽喝足,那為啥還要勞心費力當個聰明人呢? 18、真羨慕那些能工作起來就忘了吃飯的人啊。 19、每天叫醒你的不是夢想,也不是尿急,而是不安分的靈魂,因為餓了。 20、我能吃不代表我是吃貨,只能說說明我好養。 21、請關心一下身邊的吃貨,因為一不留神她就餓了。 22、沒有吃就沒有愛情,不信你一頓飯不帶的談一次戀愛給我看看啊。 23、準備睡覺睡到飽的感覺也太舒服了吧,吃飽喝足,開始冬眠。 24、吃貨進自助餐館,就跟龍卷風過境似的。 25、空有一顆減肥的心,偏偏生了一張吃貨的嘴。 26、長得好看的才能叫吃貨,長得不好看的只能叫飯桶。 >>>更多美文:文案朋友圈

我的家鄉是“江南鑄都”的發源地——嘉禾縣袁家鎮田崗頭村,過大年是十分隆重的。解放前村里的漢子每年都要離開家鄉,過著“一爐鐵水流向江面,兩副犁頭走遍湖廣”的流動鑄造生活,進入臘月才先后回家鄉過大年。解放后在黨的領導下,村里的男人結束了流浪的生活,進入廠礦當師傅傳授祖傳的鑄造技術,有的還當上了領導。他們在各地安居樂業,雖然很忙,但還是要抽出時間回家鄉過年。 那時和現在一樣,留守在家的是婦女、老人、兒童,在工廠里工作的男人,在臘月廿七八先后回到了家,于是村里十分熱鬧喜慶了,到處出現著笑聲和鞭炮聲,顯出送舊迎新的非凡氣象。物資是計劃分配,殺頭大豬除了派購外,其余都留給自己。小菜自留地上有,魚蝦小河小溝池塘里撈,美味新鮮。糖果食品到供銷社購買,吃得放心。不到兩天,就把年貨辦好了。文化大革命時期,還要上山采摘野菜,準備好年三十早上吃的憶苦餐。唱著訴苦歌,吃著憶苦餐,許多人淚流滿面。 會寫字的人到供銷社買來紅紙,磨上墨用毛筆寫對聯,傳說只有“墨”才是最好的除舊迎新物件。解放前的“童婦之言,百無禁忌”“姜太公在此”等庸俗、迷信的貼聯取消了,而歌頌社會主義新氣象的對聯日益時興。 除夕,村民要接來親戚團圓過年。我去桐井沖接來外婆,還把子女在外沒空回來、留守在家的大伯父也請了來,歡聚一起吃年飯。晚上,逐戶走訪父老鄉親,向他們辭年。回到家后,我們貼上對聯,坐著守歲聊天,這時小孩子等著大人發壓歲錢。壓歲錢是用紅紙條包上伍角錢,還不及現在買一個紅包的錢呢!然而在那時用來交學費都足足有余。孩子們接到紅包后,馬上笑瞇瞇地去睡覺了。 初一清早起床后,人們穿上新衣服,打封大鞭炮,帶著小孩到長輩家拜年,教他一些吉祥的話,給長輩磕頭、鞠躬。長輩們撫摸著小孩的頭,說著祝福的話,同時把事先準備好的小紅包發到小孩的手上。這一天,我們白天看舞龍耍獅和籃球比賽,晚上看革命現代戲,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很有趣。 過了大年初一,在外地工作的鄉親返回單位。初二,駐隊工作組的公社干部來我村拜年了,他到村里和田士里走了一趟后,初三清早就帶領社員,去開荒造林。從這天起,人們白天忙于生產,夜晚不是看村民自己排演的樣板戲就是去親友家拜年,從來沒有看到街頭巷尾打牌的閑人。雖然物資匱乏,是“窮過年”,但是社會公平,各家各戶過年的熱鬧情景差不多。爆竹放得少,環境污染小。人們以誠相見,自己舍不得吃,招待親友卻很大方。因此人們都是吃得放心,玩得開心,出門不驚心,工作很熱心。 鑄鄉濃濃的年味令我難忘,我是多么想留住鄉愁啊! >>>更多美文:美文推薦

FISF1515CEFE15EWFEF


台南踏青酸菜魚推薦
中壢酸菜魚推薦 》讓人回味無窮:酸菜魚的獨特風味

arrow
arrow

    t62e3x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